就在这个月,AI圈出了个大新闻。在沉寂了半年之后,谷歌终于在大模型这块,放大招了。12月6日,谷歌正式宣布,推出旗下有史以来强大的AI模型Gemini(双子座)。要知道,早在今年5月,谷歌就宣布要研发能叫板GPT的大模型。据说谷歌专门为了这个项目,大刀阔斧地调整了组织架构,把谷歌大脑和DeepMind部门合并,而且几乎耗尽了谷歌内部的所有计算资源。
那么,这回双子座的表现怎么样呢?说两件事。
首先,起点高。要知道,GPT是从语言大模型开始的,直到GPT3.5,才开始支持多模态。也就是,除了文字之外,还支持图片之类。而双子座发布的一个版本,就支持多模态。也就是所谓的原生多模态。区别在哪?原生多模态,就等于一开始就能直接识别出图像信息。假如是非原生,它看到图像之后,得先把这个图片翻译成语言,再识别理解。
其次,性能不错。在性能评分上,双子座一共做了32项测试,其中有30项得分超过了GPT-4。即使很多指标只是略微领先,但这个成绩已经不简单了。就在昨天上午,我们公司的联合创始人,也是得到《给职场人的AI写作课》的主理人快刀青衣老师还说,过去这大半年,早就被各种AI的魔幻效果训练得宠辱不惊、坐怀不乱,但是看演示视频的时候,还是被双子座的反应速度和推理能力震惊了。
然后,在技术思路上,双子座其实在很大程度上,参考了GPT的研发思路。比如前面说的,谷歌所做的架构调整,都是为了适应这个新的研发逻辑。要知道,之前谷歌的大模型跟GPT,并不在一条技术路径上。专业细节咱们就不展开了。总之,现在二者又在技术路线上会合了。
但是,这件事最让人震撼的,其实还不是这个技术细节,而是谷歌这家公司,在这半年里呈现出的反差。
你看,谷歌上一次在大模型上闹出动静,大概是半年前。当时他们发布了自己的大模型Bard。那回亮相对谷歌来说,也许并不理想。演示功能的时候就出了纰漏,后来股价又跌了一轮。还有很多人觉得,谷歌在大模型这一轮,已经被OpenAI超过了。毕竟,行业巨头输给创业公司,这就好比一代高手王重阳,输给了刚刚下山闯江湖的杨过。这个事的戏剧感太强了。
但事实是,现实不是故事。王重阳可能一不小心会输。但是,你只要给他点时间练练,人家再回来,还是领先。而且,类似的情况在现实中还有很多。比如,苹果,1997年,推出苹果20周年纪念版麦金塔电脑,赔得一塌糊涂。1993年做过一款电视,叫Macintosh TV,上市五个月,就因为卖不出去全部下架。苹果还做过一款电脑,叫Apple Lisa,一万美元一台,一半以上都送到垃圾场埋了。这些产品推出的时候,每回大家都觉得苹果要走下坡路,要不行了。但事实是,每回要不了几天,人家就又带着新产品杀回来了。
回到这回的谷歌大模型,你看,是不是又应了那句话,不下牌桌,就是胜利。
这件事前前后后,带给我们的启发是:首先,模仿也是一个好策略。什么意思?美洲杯的帆船比赛。假如两艘船一对一竞争,也就是,就咱俩了,没别人。这时,两艘船上的选手,往往会照搬对手的动作。我看你怎么划,我也怎么划。比如,看你为了适应风向调整了航线,那好,我也照着做。
事情到这一步还挺平常。但关键是,你猜猜这两艘船,一般是谁先开始模仿谁?按照通常的设想,肯定是落后的模仿领先的。但是,事实正好相反,是领先的模仿落后的。这笔账你稍微算算就知道了。你看,我都已经领先了,这时,不管你干什么,我也跟着干,我们在后面的步调上一致,我原来的领先优势就会一直在。
没错,这个世界最可怕的,不是第二名模仿一名,而是一名模仿第二名。因为它底子好,起点高,一旦开始模仿,不仅能复制你的全套动作,没准还能搞出自己的创新。
你看,回到谷歌,前面说过,谷歌的很多技术思路,在模仿GPT。而一旦两者走到一个技术路径里,在方法层面上一致,那后面看的就是谁基本功更扎实,天赋更高。就拿谷歌来说,当它开始跟OpenAI走一样的路时,它的优势就会涌现出来。比如,早年做Transformer的架构基础。再比如,从谷歌地图到YouTube积累的海量信息,还有安卓系统。说白了,跟你练一样的招式,但人家背后有一堆高手输送内力。
还有一个例子,说的是,世界上一个发明一次性纸尿布的公司,叫乔丝。但是,它当时做一片尿布的成本是8.5美分。后来宝洁出手,直接把成本干到了3美分,一下就火了。
有个市场营销学教授,叫杰拉德·特斯利还专门做过分析。结果发现,那些市场先驱,也就是一个发明新产品的人,失败率能达到47%,几乎死一半。即使活下来,获得的平均市场份额,也只有10%。但是,那些所谓的快老二,也就是迅猛的模仿者,他们的份额几乎是先驱者的3倍。
注意,我们可不是要说,做创新不好。而是想说,其实还有另一个并行不悖的真相,这就是,不要低估模仿的价值。
一,模仿也是保持优势的方法。在一件事当中,那些已经有确定的方法,有人探索出路径的事,你就按照别人的路径来。把你的创造力,集中留在那些谁都没做过,大家都两眼一抹黑的事情上。这就好比寻宝,这个藏宝图得隔三差五更新一回,别人替你去过的地方,就直接划掉。集中精力去那些谁都没去过的新地方。
第二,很多时候,创新就是在模仿的过程中产生的,是模仿的副产品。这就好比拍电影,几乎所有你知道的电影大师,他们最开始,都是先认定一个人,或许是自己的老师,或许是自己崇拜的成名前辈。他们就使劲模仿这些人拍电影。结果拍着拍着,自己的风格就出来了。
带着这个视角,咱们再回到大模型。好多人说,一些大模型就是优化别人的开源模型。其实,这个事就好比造汽车,你现在看到的那些,在汽车创新上很厉害的公司,哪个也没发明过轮子。就像快刀青衣老师说的,这就跟他以前玩《王者荣耀》一样,明明队友已经替你探好了视野,你自己非要关闭小地图,在黑暗中摸索,何必呢?
说的是,什么是高明的模仿?一般的水平的模仿,是对结果的复制。看人家干什么,我就干什么。而高明的模仿,是对思考过程的再现。也就是,看到别人做这个动作的同时,追问一句,为什么?别人为什么这么做?我的情况跟他有什么不同?带着这个觉察,你没准就能把模仿的过程,也变成创新的过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