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板如何做IP:4种姿势
发布时间:2024-12-31    分类:抖音运营

  我想了一周,发现没可能,就是做不好。

  企业高管以公司身份出现,做好了给自己增加声誉资本,做砸了损害公司品牌声誉,再加上我文中提到的四种限制,基本没有空间。只有两种例外:

  一,辞职做网红创业,比如某前百度副总裁疑似走在这条路上。这是企业家IP的第四种形态。

  第二,跟着老板一起做高管IP矩阵,比如小米CMO许斐,今年4月开始运营个人全平台自媒体账号。这是企业家IP第三种形态的变体。

  最近还有两个事件也引发我的思考。一是李翔的文章,公司需要的不是一个创始人IP,而是一位布道师。他认为,企业家是布道师:

  通过演讲或交谈的方式,传递出自己深信不疑的一套知识、思想和信仰系统,或者说使命和愿景,努力说服听众,并且让听众做出实际行动。

  第二是刷到360集团创始人,周鸿祎在家宴请网红大蓝和赫畅的视频。

  穿越结构洞,可以与马化腾同框握手,也可以在车展上成为非汽车品牌却吸纳大流量的企业家。这些现象让我思考出企业家IP的四种姿势。

 

01 企业家IP--意见头部

  一种是真正意义上的意见头部。

  致力于宏大议题的思想领导力,是布道者。IP打造的核心是“道”。

  这个“道”思考和解决的,是人类、世界或者当下与未来,面临的重大问题。比如人口、环保、人工智能、气候变化。

 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,道大于企业家IP。这是借势,借天下之势力,无往而不利。但这对企业家来说,难度大。比如携程创始人梁建章。他布的道,是中国人口问题。

  梁建章2005年辞职,全职去斯坦福大学读经济学博士学位,研究中国人口问题,2012年返回携程,也持续著书立说,传播观念。前两天他还和经济学家任泽平有个直播,介绍中国生育率下降带来的长期深远影响。唯有此,才有可能IP的价值,死后犹存。

  因为道,超越人物理生命的有限性。做这种IP,就是行天道。马斯克也在此范畴,他要解答的天问是:人类未来如何迁徙太空?乔布斯算不算呢?

  这类企业家的身份已经比较淡化了,基本看不到他的言行与自己企业经营发展之间的关系。

 

02 拓荒者、创新者和颠覆者

  第二类是产业头部。

  致力于行业课题的破局领导力。一己之力推动者产业和行业的发展。

  IP打造的核心是解决行业性和产业性的普遍性课题--如何破局?

  这个“课题”,体现在马云的“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”,体现在李书福的“造汽车,就是四个轮子两个沙发再加上一个车壳”,体现在任正非的“华为最基本的使命就是活下去”。

  典型代表是2018年,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时,中共中央、国务院表彰改革开放杰出贡献人员。以下面四位企业家为例:

  马云:数字经济的创新者,时任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;
  马化腾:“互联网 +” 行动的探索者,时任腾讯董事会主席兼 CEO;
  李书福:民营汽车工业开放发展代表,时任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;
  李彦宏:海归创业报国推动科技创新代表,时任百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。

  这属于官方认可与定义的IP。

  还有一类是非官方,但是在关键时点和发展阶段,发声影响公共政策和产业发展的企业家。比如桔子水晶酒店的创始人吴海,曾因营商环境改善和中小微企业发展建言献策,而广为人知的三篇文章:

  2015年,写作《我给总,理写封信:做企业这么多年太憋屈了》
  2018年,又写了《又写了一封信》
  2020年,写作《哎,我只是个做中小微企业的》

  这类企业家,是躬身入局的建设者,是行业发展的推动者,是产业链和平台经济的重要推动力。他们通过一己之力或者一家企业的发展,带动着全行业的改变。用吴海的话说,他非为己而言。

  前面这两类企业家IP类型是少见的,但是可以被设计和规范的。他们的言行举止就是超极IP。他们吸引的流量是影响力流量。

 

03 企业家

  第三类是:不一般意义上的企业家。

  追求公司命题的组织领导力。他们的底层目标,都是把企业经营发展好,创造卓越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,创造价值和利润。

  IP打造的核心是自身企业的经营和发展问题。

  IP的规划设计要被纳入组织战略传播的框架中。要根据战略传播去设计流量生态体系。企业家+高管,是矩阵式分布的群像IP体系。

  简单的讲,就是要哪一类流量,从哪里获取,谁去承载的问题。我在去年虎嗅的一个对谈中讲到过品牌流量运营的底层逻辑。

  如果你是企业IP和流量的顶层设计者,建议仔细看许斐的一系列视频。老板雷军账号的分析价值,都不如她的系列视频有分析价值。

  因为这是一以贯之的传递出了IP规划设计的逻辑、内容框架体系和流量算法的结合。新起的号,有分析和参考价值。

  IP最终诉求是要变现的,要么组织声誉、要么股价市值、要么销售业绩。

  每次有老板问我,要不要做IP?我都说,首先你要问自己两个问题:

  当下企业发展的核心问题,是不是传播问题?
  企业家个人IP,是不是传播问题中的核心问题?
  这两个问题,要理解组织核心问题的战略排序和优先级。我认为:业务>品牌>沟通>IP
  有以下问题还没有解决的,就先不要考虑IP问题:

  市场份额还没做到稳居前列,高枕无忧;
  护城河又窄又浅,竞争对手兵强马壮。指名购买尚未实现;
  公司品牌形象日益模糊,面目朦胧;
  营销成本高举不下,品牌溢价接近于0;
  销售成色多由费用驱动,而非良性增长;
  消费者沟通一塌糊涂,社交媒体怨声载道;
  指名搜索负面爆棚,客服电话骂声阵阵;
  电商或本地生活服务评论区惨不忍睹;
  内部沟通森严冰冷,组织传播噤若寒蝉;
  员工关系只管裁员,雇主品牌聊胜于无。

  以上解决的七七八八,再来讨论企业家IP,可能更为合适。你的组织至少要像样一点。你和你的高管,至少言行举止要xiang个人。才能考虑人性和人格传播问题吧。不然就会出现以下的尴尬局面:一上讲台,被泼水。一开直播,被骂关闭评论区。一发新品,产品演示就掉链子。一开发布会,放大的只言片语就被骂上热搜。

  如果这你都敢把老板推向公众做IP,我看你是居心叵测、其心可诛啊。

 

04 网红

  第四种是网红。

  追求流量话题的驾驭领导力。IP的关键是打造流量生态体系,实现私域转化,流量变现。他们的落点是网民情绪、算法规则和转化路径。

  流量变现,持续变现。提供情绪价值,持续陪伴。炮制流量爆款,永不止息。网络和平台,就是他们的企业。红,就是IP的目标。
  这是网红企业家,李佳琦、薇娅、小杨哥、东方甄选、交个朋友,包括因为前百度高管事件中争议颇多的参哥,我觉得都是。当然,这四种,是企业家本能的自我选择,也可能是有意为之。这四种之间也不是泾渭分明,而是呈现出一道光谱。每一个企业家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坐标。也许:

  有的本可以做意见领域,却安于行业头部,不愿多迈一步;
  有的本是网红,却硬拗行业头部的腔调,被众棒打落;
  有的本应该成为产业头部,却乐于在流量上长袖善舞,左右逢源。

  我看一些企业家的操作,总有角色错位感。言行之间,略有违和。也许当一位企业家想要向网红端口移动,他就做好了成为演员的准备。

  不管哪一种IP,做好都不容易,都有泼天的流量。

热门新闻
您的大力支持,是我们前进的动力

以策略、设计、技术、服务为核心 为客户持续创造价值

为您提供优质的网络营销解决方案

凤星科技专注于提供互联网平台定制开发,网络营销推广,企业运营管理等一站式服务,让科技为企业信息化赋能。欢迎联系咨询,开启我们的双赢合作吧!

服务咨询
友情链接:
广师大艺高 迈博家具 阳诚机械 道氏家具 柚美空间 金牌卫浴 南国鼎峰装饰 欧远声学 玄憬龙博物馆 同喜瓷砖 澳星洲卫浴 新居缘装饰 迴龙灯饰 好来客食品 顺辉岩板 栩烽医疗 良裕五金 卫欧卫浴 龙浩谢晓阳律师网 天欣科技集团
网站首页
全媒体营销
个性定制
小程序开发
抖音运营
成功案例
新闻资讯
关于凤星
Copyright©2013-2025 佛山市凤星科技有限公司
粤公网安备 44060402001033 粤ICP备13046912号